蚯蚓的生活习性

提问者:董师傅 364个阅读

1.湿度

蚯蚓体内含水量70%一80%,平日靠分泌其体液保持平衡,因此,必须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湿度适应范围为30%一80%。如威廉环毛蚓(青蚯蚓)适宜湿度为30%一45%;爱胜蚓属(红蚯蚓)则适宜于50%一80%的湿度。蚯蚓这种习性使它处于穴居和窝居状态。高湿度或低湿度环境均不利于它正常生存。湿度低于极限,则蚯蚓便会脱水而极度萎缩呈半休眠状或即死亡。反之,也会随气温的上升而死亡。

2.温度

蚯蚓属变温动物,对气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气温下降至10C时,蚯蚓开始停食;降至4℃时就进入冬眠状态;0℃以下就会冻结或死亡。一般大中型蚯蚓多深人地下穴居越冬;而小型蚯蚓多数为群体聚集、结团于暖土处越冬。待次年气温上升至8—10℃时爬到地表层活动。体弱、萎缩的蚯蚓,成活率很低,很难活过开春。当温度超过30℃时,生长也受到抑制,很快萎缩,体色变深,并钻人深土中不动。当温度高达35℃以上,便完全停食进入休眠状态,蚓体完全萎缩,感觉极为迟钝。一旦气温下降,即能恢复原状。温度以20—25C为最佳。

3.食性

蚯蚓属杂食性动物,可谓荤素不拒。蚯蚓的植物性饲料来源极为丰富。人工养殖时,农村中几乎都用废物喂给。蚯蚓的饲料来源有多种畜禽粪、厩肥、青草、水草、稻草等,以及树叶、废菜叶、烂爪果、糟渣、沼渣、废纸浆等。还有动物性饲料,它对蚯蚓的增重、繁殖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如屠宰后下脚料及污水、食堂饭馆荤素下脚等是蚯蚓喜欢的饲料来源。

蚯蚓酷爱吞食已软化和酶解的营养料,如发酵的槽水、沼渣、厩肥等,也吞食一定量的砂粒、煤渣、无机硬物,以助消化。蚯蚓的食料以中性或微酸性为佳。蚯蚓粪便均为中性,这对改良土壤和植物生长有极大的好处。

4.光照度

蚯蚓有昼伏夜行的习性,是畏光性动物,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土壤环境中生活。它极怕紫外线的直射,故在日光下或较强的电灯光下不轻易露面。只有在发生敌害、药害、淹水、高温、干燥、缺氧等情况下才会离巢暴露。但蚯蚓不怕红色光。

阴暗潮湿正是腐木性真菌繁衍的必要条件。真菌的繁殖使有机物质如树叶、草木等废物中的单糖、纤维素、木质素等营养物质分解出来,给蚯蚓带来丰富的营养饵料。

本文网址: http://www.tymsjz.com/article/2024103152177.html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