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立体农业模式的介绍(一)

提问者:董师傅 596个阅读

一、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 新的基塘农业模式和科学的方法,使农副产品更多样化,质量更提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尚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二、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模式鱼塘台田模式也是借鉴基塘农业总结出来的,针对华北地区的地势低洼,渍涝严重,土壤水盐运动现象。鱼塘积水发展渔业,同事台田地势高,地下水水位低,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台田地表的盐度,以达到改良华北地区的中低产田的效果。在无法搞农业种植的重盐碱地里,根据挖塘(挖沟)渗盐碱的原理,挖塘筑台田,使修筑的台田盐碱下渗后能成为无盐碱良田,种植各种农作物或建立植桑基地养蚕等,再在塘里养鱼,这是一个改造盐碱地的良好成功模式。

鱼塘—台田模式与基塘农业的比较分析 相同点:都是立体农业模式。洼地挖塘,塘中养鱼,基上发展种植、林果业。不同点:农作物种类不同。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基上种甘蔗,或种果树或种桑,并与当地农产品加工联系在一起,形成蔗基一制糖,果基—罐头,桑基—养蚕一缫丝业。而黄 海平原的“鱼塘一台田”,则形成鱼—果—粮、鱼—果—棉、鱼—果一菜、鱼一果一草(饲料)模式。

原因:两地地貌结构相似,都是地势低平的平坦地形,且都形成低洼和岗地、丘地交错起伏。低洼地掘土挖塘是有效利用土地的好办法;台田、基上发展种植业则是适宜的。利用的具体目的不同。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亚热带湿润地区,水热条件极为丰富,为充分利用水热资源而创造了“基塘农业”的生态模式,而黄淮海平原地处我国暖温带的半湿润地区,春旱、夏雨的气候极易造成干旱,并引起盐碱化,创建“鱼塘一台田”模式治理了湿地,改造了盐碱地,是一种避弊趋利的生态农业。 鱼塘—台田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鱼塘—台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生产方式,实现了微观上的专业化和宏观上的综合化的高度结合,可以保持生产中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出,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辛店洼塘田系统开发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利用空间和水体,提高利用率,初步形成以鱼为中心的四个物种结构模式:(1)鱼、粮、果;(2)鱼、菜、果;(3)鱼、棉、果;(4)鱼、草(饲料)、果。鱼塘和台田各有自己的物种结构。从鱼塘物种结构来看,表层养鸭,上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鲫鱼。

草鱼吃草,其粪便可作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的养料,并增加水体中絮凝物,成为鲢鱼、鳙鱼的饲料。鸭子在水面活动,排泄物落入水体,不断提供碳、氮和磷源,提高鱼塘鱼类天然饵料生物的产量。从台田物种结构来看,果—粮间作: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绿豆等,果树为苹果;果—棉间作:苹果树行间种植棉花;果—菜间作:苹果—蔬菜(韭菜、白菜、茄子、番茄、扁豆、青椒、黄瓜、西葫芦、冬瓜、蒜、大葱、萝卜、胡萝卜等)间作和葡萄—蔬菜间作。

鱼塘—台田系统包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子系统。台面、坡径上的盐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对鱼塘水质产生影响。台这种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强区域的水土保持,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又有能促进当地当前和中远期受益的多种农副产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文网址: http://www.tymsjz.com/article/2024103140284.html

我来回答